老师,你真的会备课吗?
老师,你真的会备课吗?
在我担任备课组长期间,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,组上备课有三件必做的事,被大家称为“必修课”。
01
其一,集体备出一堂精品课。
学期初,我们就集体确定一堂课作为年段的精品课,悉心打磨,共同研讨。课题如何确定呢?大家共同感到有难度,有兴趣,有争议的,就是攻关的对象。
例如六年级的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》、《十六年前的回忆》、《跨越百年的美丽》,五年级的《杨氏之子》、《人物描写一组》等课,曾经都是我们百般琢磨、推敲的。在整个磨课过程中,大家的心往一处聚,劲往一处使,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,智慧撞击,备课组中所有的教师在此过程中都得益成长。
有的时候,同样一段话有多种设计思路,大家会就此展开议论,商讨,尝试,甚至是争执,相互间的友谊丝毫不受影响,反而越来越浓。方案初定后,大家轮流执教,听课,评课,反思,同课多轮,一次次修改调校,最后定案形成实录型案例供大家揣摩分享。
备一堂课,加深一层情感,提升了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。
02
其二,集体为你备一堂示范课。
每学期,集备组都会为一个青年教师准备一堂示范课,以此帮助其成长。除了备课必须的集思广益,合作共享资源外,我会为此活动作足事前“功课”:了解该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,特长;对其常态课实施多次课堂观察,掌握其执教的风格、特色;和其交流,询问其对执教课的意向或困难;听取其第一稿设计思路。
此后,我们会根据其提供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,分析教材,精细推敲每个环节,提供各种参考意见直至形成定案。执教当天,我们还会分工合作:有人进行课堂实录,有人进行细节观察,有人专门“挑刺”,有人拍摄录像,课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课反思,有专人记录。最后形成一份完成的文案:教材分析——简案设计——课堂实录——阶段评点——课后反思——修改设想。这份文案和录像资料同时提供给青年教师,成为他的成长足迹,也是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。
03
其三,你为集体备一节常态课。
备课组的集备活动需要有所规划,方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。因此在学期初,我们会做好分工——组内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执教的特点和特长,挑选本学期一节课仔细研磨,形成一份详案提供给组上其他教师参考借鉴。就像萧伯纳说的那样,你有一种思想,我有一种思想,我们两的思想相互交换碰撞,每个人就能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。备课组能收集到五六份的特色教案,在保证优质教研质量的情况下切实减轻了每个教师的工作量。因此这是一项深受大家欢迎活动。
备课组的“必修课”体现着是新课改的合作精神,分享意识,锻炼的是每个教师的教研能力。大家能在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滋长,在集体合作中成熟。